【转载】没有空调的古代人,夏天是怎么过的?

查资料时搜到的,总结的还算不错。其中提到一些名人死因以及冰激凌起源的说法可能有点夸张,我没有考证过。

----

转载自每日头条,2017-03-30 由 艾N视角 發表于历史原文链接

古代的夏天有多热?

我们在讨论古人消暑纳凉的方法前,心中不免有一个基本的疑问,古时候的中国有那么热吗?

答案是,有!

古时华夏大地有多热呢?比如南宋时期,中国曾遭遇过大范围"热灾"。《宋史·五行志二》记载:"五月大燠,草木枯槁,百泉皆竭。"

大燠就是太热的意思,诗歌记载"行都斛水百钱,江淮杯水数十钱"。天气热到大家连水都买不起了,可见当时的温度是有多高。

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在乾隆八年(公元1743年)。《续天津县志》中记载"五月苦热,土石皆焦,桅顶流金,人多热死",意为五月(相当于如今的7月)天津特别热,土石都被烤焦了,很多人都被热死了。据不完全统计,当年北京共有11400人死于炎热。

1743年夏天的温度到底有多高?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古气候专家研究换算,1743年7月20至25日,华北地区下午的气温均高于40℃。其中7月25日最热,气温高达44.4℃!


很多古代名人都因天热而去世

↓↓

苏轼:旅途劳顿,暑热中去世 

有关苏轼的轶闻趣事数不胜数,但很多人并不知道,这位大文豪竟然是因暑热而死。

苏轼被贬之后,在这外放的数年。后来逢宋徽宗上台,徽宗皇帝爱苏轼之才,加之正赶上建中靖国元年(1101年)的朝廷大赦,于是特别恩准苏轼北归。

但是此时的苏轼已经老了,身体极差,又正赶上夏季高温,终因旅途劳顿中暑。慌作一团的家人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抢救措施,苏轼于当年七月二十八日去世。

赵明诚:为养家,赴任途中中暑病倒

赵明诚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,也是著名的诗人,但是他最让世人知晓的身份应该还是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。

为了能够养家糊口,赵明诚出仕为官。得到任职消息后,赵明诚就冒着六月的酷暑奔赴建康(今江苏南京),准备觐见在此避难的宋高宗。

然而令人遗憾的是,此时的建康正是高温肆虐,赵明诚赶路心急不注意防暑,才几天就中暑病倒。回天乏术,赵明诚还是于八月十八日去世,年仅49岁。

郑成功:天热突发不适 

与郑成功同时代的李光地写有一本书叫《榕村语录续集》,该书记载,郑成功之死,是因为突发不适。当时,一个叫马信的亲随,找来医生治疗,医生认为郑成功是天热中暑,遂"投以凉剂,是晚而殂"。

如果将郑成功去世时间换算成西元纪年大约是公元1662年的6月23日,这天正是夏至前后,中暑可能性还是极大的。

古时候的中国温度并不比现在低

甚至比现在更可怕

那么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中国

人们都是怎么度过夏天的呢?

古时也有"冰箱"


在冰箱发明以前,冰在夏天是一件稀有物件。所以人们想出办法在冬天的时候把冰保存在城堡地下室里。这些城堡里都有用石头做成的用来专门储存冰的容器,富有的人用这些冰块给自己的酒降温,放到宴会上饮用。没这个条件的人只能用湿布和草纤维包裹酒瓶达到喝冷饮的目的。

中国的《诗经》中有一首叫《七月》的诗,讲到奴隶们在冬天去凿取冰块,供贵族享用:"二之日凿冰冲冲,三之日纳于凌阴",意思是把冰块凿下来,藏到冰窖里去。

藏冰避暑可以说是最古老的避暑方法,考古发现,早在周代就已经有用来贮存冰块的冰窖。很长一段时间内,冰窖都是皇宫贵族用来防暑降温的最好办法。直到明清两代,民间开始大量藏冰。

到了清朝末年,普通市民的家里都有了功能类似现代冰箱的"冰桶"。箱内采用导热性很弱的铅和锡,延长冰块使用时间。

鸦片战争后不少英国人来到北京,因为不习惯炎热的天气生病甚至被热死。当时的"英国使馆"不得不向中国人学习冰桶降温和冷藏食物。

英国人写道: "这些中国冰箱呈四方形,木制,包了铅皮,双重掀盖,中间有一小孔,冰箱内放冰,通常是一块大雪团,人们以之降低茶和酒的温度。他们也把冰箱放到客厅中间,让房间较为凉快。"

古时也有"风扇"


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遇到了极端高温,住在皇宫里格外炎热的皇宫贵族们也开动脑筋,发明了不少有趣的东西。比如雍正年间,皇宫内出现了"机械扇子"。它的造型就是普通的手握羽扇,但是只要开动发条,让太监宫女做动力,抓着把手,像手摇放映机那样,均匀而有力地摇着"风扇",扇叶就能上下摇动或者旋转起来,产生习习凉风。

古时也有"空调房"

古时候虽然没有电,但依然有堪比现代空调房的"人工空调房"。

唐朝时,皇帝所在的宫廷专设有"凉殿",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。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:用扇轮转摇产生的风力能将冷气送入殿中。同时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,任其沿檐直下,形成人造水帘,激起凉气,以达消暑之目的。这种设备利用自然水冷,效果堪比空调房,而且还节能环保。

皇帝有凉殿,百姓有凉棚。普通凉棚的制作很简单,用竹子做骨架,用席子做棚顶,在房檐或者院子里搭一个高高的遮阳罩,把屋顶和院子罩起来,不让盛夏的阳光直射到墙壁上,这样房间就没那么热。

古时也有"冰淇淋"

宋代曾出现过极端高温。当时,中国经济繁荣,民间的各种冷食花样翻新,出现了果汁加冰块的"饮品"。人们开始喝起了"冰镇果汁"。而到了元代,蒙古人喜爱乳品,他们又把果汁、乳品和冰雪混合在一起食用,这种冷饮其实就是冰淇淋的雏形,后来马可波罗把这种吃法带到了欧洲,改进后才有了今天的冰淇淋!

古人夏天穿什么

见识到古代劳动人民无限智慧的同时

有木有感受到他们强烈的低碳环保意识?

值得我们学习哦!

----

其他相关资料链接:

搜狐网:二十四史故事_wtg1:夏天这么热,古人穿什么(服饰篇)

详细介绍了古代的纱衣,包括春夏之交穿的三种纱,还有盛夏时穿的葛纱。

知乎:没有空调的古代人,如何舒适的度过夏天?小麦的回答(器具、建筑、居家篇)

包括冰鉴、风扇、深井、冷巷、竹枕、竹夫人、草鞋等

 @穿越回古代 

评论 ( 7 )
热度 ( 8 )

© 枕霞旧友的小屋 | Powered by LOFTER